狗脾肿大的5大原因
脾脏由两个不同的实质区域(红脾髓和白脾髓)组成的复杂器官.每个区域具有重要的血液学和免疫学功能.红髓过滤血液并去除衰老或受损的血细胞,有助于新陈代谢和随后的铁再循环,并且当需求增加时,其作为造血的部位,产生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白髓区域由产生和储存免疫细胞(例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淋巴组织组成,其为“外来”物质提供血液免疫监视(例如,携带感染性生物的细胞,靶向破坏的抗体包被细胞)并过滤。脾脏也可作为血液储存,储存高达RBC总质量的20%时,体内血小板质量高达30%。脾脏很容易释放红细胞和血小板以满足生理需求。
脾脏疾病在中年和老年犬中很常见,临床症状从模糊的疾病迹象到危及生命的病情都有。在这些疾病中,无论疾病严重程度如何,都经常出现脾肿大。脾肿大通常由离散的结节或弥漫性扩大引起.1虽然脾肿大并不总是存在临床症状,可能表现出嗜睡,食欲不振,呕吐,腹部肿大,和体重减轻。心律失常常见于脾脏疾病,尤其是血管肉瘤.2可以在腹部触诊或通过X线/超声发现脾肿大。成像技术可用于区分脾脏肿块和弥漫性脾肿大。
关于脾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一项对325只狗进行的研究中,66%患有脾肿大的狗被诊断为脾脏恶性肿瘤,其中65%的恶性肿瘤是血管肉瘤。早期对1480只狗的研究发现,大约50%的脾脏样本代表恶性肿瘤,血管肉瘤约占恶性肿瘤的50%。通常认为脾脏肿瘤恶性肿瘤占比为2/3. 尽管脾肿瘤是脾肿大的常见原因,但不能大致区分恶性和良性病变。脾脏的细针抽吸是安全的,细胞学初步诊断, 与组织学相比细胞学的弊端:不容易区分血管肉瘤和血肿。
以下是兽医实践中最常见的脾脏肿大的五大原因。
1.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血管肉瘤是最常见的脾脏恶性疾病,占所有恶性脾肿瘤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它在老年中型和大型犬(例如德国牧羊犬,金毛猎犬,拉布拉多猎犬,标准贵宾犬)中更为普遍。血管肉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且通常在脾脏中形成大的空腔肿块(图1)。大约25%患有脾血管肉瘤的狗可能同时患有影响心脏右侧的血管肉瘤。临床症状通常与贫血相关,这可能是轻微到严重和威胁生命的,包括粘膜苍白,心动过速,嗜睡,和腹胀。可能发生脾内和脾外出血,并可能导致明显的血尿和急性贫血,随后血容量不足和休克。虽然血肿和不太常见的其他良性脾脏病变可能导致出血,但血管肉瘤更容易引起出血。
图1血管肉瘤是狗中最常见的脾脏恶性肿瘤。病变通常是空洞的,而且血管可见。图源:cliniciansbrief
诊断为血管肉瘤的狗,超声显示严重的脾肿大,有多个腔的肿块。
初步测试和分期应包括CBC,血清化学,凝血测试(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胸部X线3个方向,腹部超声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脾脏抽吸物可能仅暴露恶性细胞或非特异性出血的证据,明确的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I期血管肉瘤的狗可能有直径小于5cm的孤立原发性肿瘤,II期的狗具有破裂的原发性肿瘤,直径大于5cm,或具有淋巴结受累。III期犬有脾破裂或淋巴结受累和转移的证据。各阶段之间的生存时间没有显着差异。单独进行脾切除术可获得86天的中位生存时间,而接受辅助阿霉素的化疗的狗,如果手术后没有严重疾病的证据,则中位生存时间更长,为172天。
血管肉瘤的症状:一般发展缓慢,早期没有疾病迹象。肿瘤中的小破裂可能导致一些狗昏昏欲睡并且时不时地变弱。如果脾脏肿大会给胃部带来压力,可能会出现呕吐和食欲不振的情况。在大量破裂和内部出血导致狗休克之前,宠主通常不会注意到任何异常。有可能出现大出血的迹象包括:突然虚弱,牙龈苍白,心率加快,脉搏微弱,腹部膨大,休克。
2.髓外造血
髓外造血(EMH;在骨髓外发生的造血)导致脾的弥散均匀对称增大(属于“工作肥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活性增加和血细胞产生增加。缺氧是成年动物脾脏髓外造血的主要刺激(原因)。
因为EMH是响应潜在的血液学异常而发生的良性病症,所以诊断工作针对驱动EMH的疾病过程。轻度EMH伴有许多脾脏和非脾脏疾病,并且可以看到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因为脾脏是去除和破坏抗体包被的细胞的主要部位。EMH还可以与多种脾肿瘤相关。在EMH患者中,超声检查通常显示脾脏内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异质结节或肿块。EMH细胞学特征:发现红细胞前驱细胞。棋盘状正圆的细胞核。
图2 红细胞前驱细胞(箭头)是髓外造血的主要细胞学特征,这是对贫血的反应。淋巴细胞(星号)也常见。
3.多中心淋巴瘤
淋巴瘤是肿瘤性淋巴样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的系统性疾病。多中心淋巴瘤是狗中最常见的淋巴瘤形式,并且经常涉及肝脏和/或脾脏(阶段IV)。肿瘤的淋巴样细胞的渗透往往会导致导致的特征性超声征象:“蜂窝”或“虫蛀”外观 ,超声发现这一典型征象对于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一项研究中,细针脾抽吸结果证实所有多中心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瘤都有脾脏外观变化。进一步区分淋巴瘤类型(B细胞与T细胞)有助于预后。化疗的治疗被认为是标准治疗,与80%至90%的缓解率相关,中位生存时间为10至12个月,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化疗方案。
4.结节增生/血肿
结节增生和血肿被认为是同一过程的连续体,起始于结节增生,并可能导致血肿的形成。增生结节是良性肿块,通常会导致脾脏中出现离散的异常区域。超声检查增生结节表现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离散的高回声,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它们可能导致脾脏边界不规则,但很少出现增生结节扭曲或脾表面隆起。仅通过超声检查不能将这些结节与瘤形成区分开。它们由脾中良性细胞积聚组成,包括淋巴,造血细胞和浆细胞等,并响应来自各种炎症或肿瘤病症的抗原刺激而发展。
血肿由出血和有组织的纤维蛋白组成,是最常见的良性脾脏病变(图3)。虽然不常见,但一些结节增生,特别是大的增生结节,可能使脾被膜变形或隆起。也可能出现血管,但发病率明显低于血管肉瘤。手术切除适用于足以引起脾肿大的血肿和增生结节,切除有效。由于血肿可能在肿瘤组织中发展,因此将整个脾脏提交用于组织病理学分析,以避免恶性肿瘤被当成血肿。
图4脾脏血肿是最常见的良性脾脏肿块。它们可能非常大并且与血管肉瘤无法轻易区分。图源cliniciansbrief
5.脾脏被动充血
脾脏充血有许多原因,包括镇静,麻醉,血栓形成,右侧充血性心力衰竭,脾扭转和门静脉高压。脾脏充血可能导致严重的脾肿大和临床症状,因为脾脏能够汇集高达30%的血容量。药物可能是血管平滑肌松弛,造成脾充血,这是短暂的,并且是某些特定药物(例如吩噻嗪镇静剂,超短效巴比妥)。乙酰丙嗪,硫喷妥钠,或用异丙酚产生脾肿大标记。严重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和继发脾肿大。由于血栓形成导致的右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脾静脉静水压升高引起的全身静水压也可能引起脾脏充血。
参考文献:
Top 5 Causes of Splenomegaly in Dogs,Todd Archer, DVM, MS, DACVIM,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Alyssa Sullivant, DVM, MS, DACVIM,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